从现实主义的概念谈起进而延伸到现实主义雕塑的渊源,从西方现实主义雕塑到上世纪中国现实主义雕塑的发展历程,可谓以历史为线索,以事实为导向,重在阐述现实主义对中国雕塑的重大影响。回望上个世纪初到1949年的那个动荡年代,这时现实主义雕塑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,那时整个中国都处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,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,有志的艺术青年大都放弃了个人思想情感在艺术上的表达,纷纷动员广大的人民群众组织成浩大的抗战洪流,并义不容辞的投入到这洪流中来;同时另一方面,由于处于战乱中的人们,也急需从艺术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鼓舞,因此能直接反映人民现实生活,又容易被群众理解的写实主义艺术,便成为艺术家共同的选择,随即这一艺术形式的雕塑作品就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。1949年到1978年间,是现实主义雕塑在中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,新中国刚刚成立,百废待兴,苏联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实主义雕塑被引进过来,用来体现人们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的艰苦岁月和牺牲精神,反映革命和建设中的斗争历程和现实生活。因此,可以说在时代的推动下,现实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主流思潮,这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使然。
80年代以后,改革开发的经济方针使中国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,现实主义雕塑也告别以往为政治服务,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模式,开始回到雕塑自身,进行审美规律的探索,在雕塑形式和雕塑语言上求新求变,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突破。这一时期的雕塑领域面临着俩大挑战,一方面是国外: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,使国与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,网络、媒体等传播方式的便捷更加速了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动。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的各种风格形式汹涌般的进入中国当代艺术中,一部分雕塑家为了雕塑外在形式上的“新”,为了与西方当代艺术的“接轨”,开始对西方国家已有雕塑样式的照抄,照搬。使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失去了本土的文化语境,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,使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文化上处于了一种后殖民文化的状态;另外一方面的挑战是国内: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,市场经济的发展,使中国进入了消费主义时代,大众文化迅速得到传播,体现在雕塑上就是“商业化”,雕塑作品被大量的复制,作为商品进行消费,使当代雕塑失去了文化内涵的根基,远离了社会环境,与人民大众的心声审美水平越来越远,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刺激,当代雕塑作品变得单调、乏味、平庸。
飞迅不锈钢雕塑